搜关键字:
按文件号:
颁发单位:
库别:
添加日期:
 
 
河北省民政厅关于救助管理行风建设月活动情况的通报
颁布日期:2011-05-25    文件号: 冀民[2011]49号    颁发单位: 河北省民政厅     【加入收藏夹

发文时间:2011.5.23lkw税务信息网


各设区市民政局: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救助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规范化建设,保障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省民政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组织全省救助系统,在4月份开展以“抓管理、促服务、创示范”为主题的“救助管理行风建设月”活动。《通知》下发后,各地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紧紧围绕活动主题,积极开展建设月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共实施救助1445人次,其中,老年人196人,青壮年1140人,未成年人53人,危重病人15人,痴呆傻37人,精神病人25人,提供返乡乘车凭证412人,出动救助专用车200余次。现将活动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科学组织
为扎实开展“救助管理行风建设月”活动,进一步提高救助能力和服务水平,各救助管理站认真学习省、市有关文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定了实施方案和救助应急预案。各地还普遍成立了“救助管理行风建设月”活动领导小组,由主管局长或站长任组长,副站长任副组长,下设街头主动救助工作组、护送返乡工作组、后勤服务组、联络协调组等,形成了主管局长亲自抓、救助站长直接抓、责任科室具体抓的工作机制。
二、创新救助管理方式,提高救助服务水平
各地以“救助管理行风建设月”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紧紧围绕“抓管理、促服务、创示范”的主题,创新救助管理方式,提高救助服务水平。一是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增强管理规范化意识。各站针对实际情况,修订完善会议制度、工作制度、学习制度、突发事件工作预案等20多项。认真落实工作值班制、首接负责制、岗位责任制和跟踪回访制等,利用制度规范救助管理。公开24小时救助服务热线,做到全天候服务接待。唐山、廊坊、邯郸市救助站按照要求,将救助条件、工作流程、服务承诺等公示上墙。石家庄市救助站建立了共产党员先锋岗和全体工作人员挂牌上岗制度,对群众热线有记录、有回音、有结果。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廊坊市救助站利用学习时间,把每名工作人员接待处理的案例,分析讲解,讨论比对,从而找出处理各种案例的最佳办法,以提高服务水平。唐山市救助站坚持每周半天学习、邯郸救助站以会代训,提高业务素质。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维护求助对象的合法权益。唐山市救助管理站结合“救助管理行风建设月”活动,努力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救助对象尤其对老、弱、病、残、孕、幼等的护理,给长期滞留的救助对象洗澡、理发、喂饭、喂水、端屎、端尿,对个别精神病患者冒着挨打、受骂的危险对其进行救助,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廊坊市救助站对求助人员,无论是正常人,还是智障、残疾人、未成年人、精神病人,都能同样给予悉心地照顾和服务,并且能够在服务过程中坦然面对来自救助对象的言语和人身威胁,恰当处置。石家庄、廊坊、唐山救助站改善了救助对象居住环境,消除了滞留人员及房间的异味,有效防止疾病发生和传播。四是加大被拐人员救助力度。秦皇岛市救助站接收山海关区路南派出所送来一名女性外流,约17岁,说不清家庭住址,不懂汉语,他们请来了朝鲜语翻译,确认该少女是被拐卖到中国的朝鲜人,经与有关部门联系,将其移交给公安部门,得到了较好安置。五是加强了基础建设。衡水、唐山购买了安检设施,加强对求助人员、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避免了留宿求助对象携带管制刀具、火种、危险物品等进站。六是通过详细记录和分析救助数据,为保障救助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提供了可靠依据。据唐山市救助站统计数据,乞讨者中男性占56%, 女性占44%。从籍贯分析,外省占87%;安徽籍人员较多,占25%。从年龄分析,全部是成年人,最大71岁,最小25岁。25岁至40(含)岁占50%;41岁至59岁占12%;60岁(含)以上占38%。翔实的事例和具体的数据,为保障救助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三、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
为加强宣传,扩大了民政救助工作的社会影响。活动中,组织各地于4月11日至15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上街主动救助服务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发放食品、提供乘车凭证、劝导返乡、发放救助引导卡等。石家庄市救助站站长王建新、副站长张春景带领工作人员与省会各家新闻媒体一同上街,通过记者的亲身体验,他们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救助管理工作的宣传报道中。保定市救助站制作了条幅,印制了“救助联系卡”,在市中心繁华地段进行宣传,向过路群众、流浪乞讨人员和商户发放宣传单,以方便流浪乞讨人员与救助站联系,及时得到救助。衡水市救助站以车站、繁华市区、桥梁涵洞等流浪乞讨人员集中活动和露宿区域为重点,集中开展拉网式主动救助行动,重点做好夜间巡查救助服务。邯郸市救助站、承德市救助站借助新闻媒体,重点加强救助典型事例和街头救助活动的宣传报道。张家口市救助站建立了与行评员联系渠道,多次征求行评员和群众的意见,同时还聘请了10名义务巡视员,加大信息反馈力度。此次活动不仅救助了流浪乞讨人员,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河北日报以《流浪者:回家的感觉真好》为题,报道了在石家庄市工作人员的护送下,两名新乐籍流浪乞讨人员顺利返乡。因精神有问题而走失的张大姐,看见亲人后激动地哭红了眼。在外流浪25年的薛大爷,被安置在敬老院时笑开了花。这些伴着泪水和笑容的回家场面,让在场的人分外感动。河北卫视午间视野栏目以《河北省启动上街主动救助,帮助流浪乞讨人员回家》为题,报道了衡水救助站主动救助的工作视频,提升了救助工作在群众中的影响。燕赵都市报、唐山电视台新闻50分分别报道了救助工作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街头流浪乞讨人员不愿接受救助;职业乞丐拒绝接受救助;受助对象长期滞留在救助站该如何安置;受助对象回家后的生活保障等问题。同时,呼吁社会关注、政府支持。中国社会报、河北日报、河北青年报、燕赵都市报、河北省电视台、河北省广播电台、石家庄市电视台、唐山电视台、廊坊日报、邯郸晚报、衡水电视台、张家口日报等10多家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迅速提升了救助工作在群众中的影响,收到较好效果。
四、巩固行风建设月活动成果,扎实做好下一步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基层窗口,深化行风建设,巩固救助管理行风建设月成果,下一步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全力做好新疆籍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5月4日民政部“全国打拐被解救人员救助保护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做好打拐被解救人员救助保护、接送返乡工作。石家庄市救助管理站作为我省承担新疆籍流浪儿童跨省接送任务指定救助站,要组建专门班子,负责与新疆自治区救助管理站协调跨省接送事宜。各站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做到管理互补、服务互动、信息互通、齐抓共管。二是主动协调公安、城管、卫生等部门,联合开展街头主动救助,与各部门协同工作,形成密切配合的救助网络。三是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协调财政、卫生等部门有效解决医疗救治接收难、费用结算难等救治难题,在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问题上,争取做到相互配合、无缝对接,确保救助对象能够及时救助。四是以“救助管理行风建设月”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措施,明确责任,努力把救助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展现救助服务新形象,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做出更大贡献。


 

网站简介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003-2012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税务信息网                冀ICP备150009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