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关于加快“五大基地”建设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加快“五大基地”建设的意见
按照《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我市在“十一五”期间要集中精力抓好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信息产业基地、装备制造基地、纺织服装基地等“五大基地”建设,积极融入京津冀都市圈战略合作,在省“一线两厢”战略中建设我市“大产业、大基地、大园区、大项目”的特色产业体系,构筑“1+4”环省会城市群的产业支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按照集群、集约、集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形成传统产业生机焕发、主导产业优势凸显、后续产业快速跟进、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引领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为此,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设基础
2005年,全市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27.2亿元,其中生物、化工、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五个产业分别占7.8%、8.6%、2.4%、7.3%、8.2%;全市第二产业实现利税211.3亿元,其中生物、化工、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五个产业分别占8%、9.5%、3.9%、11.8%、13.3%。按行业划分:生物产业完成增加值71.91亿元,实现利税16.96亿元;化工产业完成增加值80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信息产业完成增加值22.63亿元,实现利税8.15亿元;装备制造产业完成增加值68亿元,实现利税25亿元;纺织服装产业完成增加值76亿元,实现利税28亿元。
二、指导原则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政府为主导,以基地为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支撑,以市场化运作为载体,以市县企共建、利益共享为基本形式,改造、改制、改组相结合,发挥市、县、企业、科研机构多方积极性,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
三、工作机构
市政府成立石家庄市“五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市长吴显国任组长,常务副市长朱浩文任常务副组长,副市长蒋洪江、张发旺、王刚,市级领导陈启明,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韩宪章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市财政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建设局、科技局、信息产业局和鹿泉市、藁城市、正定县、栾城县、元氏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市发展改革委主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办公室主任由韩宪章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商务局、环保局、科技局、信息产业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消防支队和鹿泉市、藁城市、正定县、栾城县、元氏县政府的主管领导担任,主要负责基地建设工作的协调组织、定期调度、督促检查、考核奖励,为进入基地的企业和项目全程代办项目的备案、核准、立项、可研、初设、土地预审、环境评价、规划选址、消防安全审查、外资企业合同章程批准、工商注册登记、税务登记等手续,完成市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
每个基地都要成立管委会,负责制定和实施基地建设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和管理布局在基地的项目,推动布局在基地的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和完善基地基础设施,组织招商引资工作。同时,每个基地成立开发公司,作为基地建设的市场化主体,承接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和推动基地项目建设,承接、参与、组织基地项目的招商引资,为进入基地的企业和项目提供服务。开发公司在管委会领导下工作,与基地管委会一套机构、两个牌子。各基地的产业定位、特色定位、运作方式、目标任务、工作重点等,在每个基地的建设实施方案中确定。
四、目标任务
“十一五”期间,“五大基地”建设完成投资额6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利税330亿元。
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以生物医药为特色,依托华药、石药、神威等骨干企业,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药业,重点发展生物制药业,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国际化,把石家庄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加工制造基地。基地布局在藁城经济开发区,区域为307国道以南、开发大街以东、机场路以西、世纪大道以北。生物技术科研中心布局在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代中药园区布局在栾城县,区域在308国道以西、衡井公路以南、青银高速公路以北、规划路以东16.5平方公里内。到2010年,基地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利税40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生物产业的29%和33%。带动全市生物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0亿元、销售收入900亿元、利税120亿元。2006年7月基地管委会和开发公司挂牌运行,年内编制完成基地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好华药、石药、神威工业园规划及实施方案工作,华药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7个项目竣工投产,生物产业技术服务和实验中心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
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为省部合作项目。以石油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三化合一”循环链接为特色,以800万吨炼油、4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为龙头,依托中石化总公司和我市现有基础,引进日本旭化成公司先进技术,重点向精细化工发展,形成产业循环特色鲜明、上下游产品一体化、资源配置合理、技术装备先进的化工示范基地,带动全市化工行业的整体发展。基地布局在北至石炼化、西至石化纤西围墙、东至工业大街、南至南三环东延伸线(化工南路)的5平方公里控制区内。到2010年,基地实现销售收入466亿元、利税60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化工产业的54%和75%。生产规模达到800万吨炼油、40万吨己内酰胺、30万吨环己酮、20万吨烧碱、50万吨硫酸、30万吨合成氨。带动全市化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60亿元、利税80亿元。2006年7月基地管委会和开发公司挂牌运行,年内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及公用工程建设,一期7个工业项目全部开工。开展800万吨炼油、40万吨己内酰胺、大型煤气化等二期项目的前期工作。
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为省部合作项目。以半导体照明产品(LED)产业化为特色,依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十三所、五十四所,追踪国内外先进技术,重点发展电子材料、元器件、微电子、数字通讯等,实现产业积聚和规模优势,建设在全国有较强竞争力的信息产业科研生产基地。基地布局在鹿泉经济开发区西外环路以西,307国道以南,获铜路以北,石太高速以东,总规划面积3380亩。到2010年,基地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利税20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信息产业的43%和40%。带动全市信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5亿元、销售收入300亿元、利税50亿元。2006年7月基地管委会和开发公司挂牌运行,年内编制完成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半导体照明项目(LED)开工建设,硅材料产业化等7个项目竣工投产,做好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工作。
石家庄装备制造基地,为省部合作项目。以通用飞机制造为特色,发展通用飞机、中小交流电机、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铁路货车制造、泵、大型煤矿专用设备等优势产品,实现全市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和优化。基地布局在栾城县窦妪工业区(含元氏县马村工业区),总规划面积14.5平方公里(窦妪工业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右晕鳌⒁阅希?衡井公路以北,107国道以东;元氏县马村工业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北沙河以北、窦妪火车站正东、毗邻107国道)。其中,通用飞机产业园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布局在栾城县城以西3公里处,308国道以西,衡井公路以北,京珠高速以东。到2010年,基地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15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产业的21%和47%,形成180架15座以下通用固定翼飞机、5万辆整车、1.5万辆铁路货车检修,2000辆铁路货车制造、900万千瓦中小电机、15150台电泵的生产能力。带动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9亿元、销售收入315亿元、利税32亿元。2006年7月基地管委会和开发公司挂牌运行,年内编制完成基地建设总体规划,河北电机整体改造搬迁项目竣工投产,石飞公司通用飞机和南车集团石家庄车辆厂整体扩能改造搬迁完成选址,启动基地公用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石家庄纺织服装基地,纺织服装为我市传统优势产业,以运用纤维纺纱织造、服饰面料印染、纺织面料功能整理、绿色环保产品生产等高新技术全面改造提升纺织产业为特色,实现高中档、新技术、外向型的产品定位。基地布局在正定县京珠高速以东,省道正港公路以北,正定北外环以南,诸福屯西路以西。规划面积5053亩。其中,基地研发中心布局在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378亩;皮革服装园布局在辛集市;卓达服装产业园布局在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到2010年,基地实现销售收入109亿元,利税28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产业的32%和47%。年产纱18万吨、面料5亿米、服装2000万件。带动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利税总额56亿元。2006年7月基地管委会和开发公司挂牌运行,年内编制完成基地总体规划,恒新二期项目开工建设。
五、基础支撑
建设“五大基地”,完成对“1+4”环省会城市群的产业定位和产业支撑,加快实现工业化、城市化,需同步进行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建设,搭建金融平台。
交通产业,构建支撑“五大基地”建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近期,槐安路向西延伸至山前地带,支持信息产业基地和鹿泉经济开发区建设;向东延伸至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藁城经济开发区,支持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建设。体育大街向南延伸至栾城县窦妪镇,支持装备制造基地;向北延伸至正定县城,支持纺织服装基地。环城高速公路和石环公路连接鹿泉、正定、藁城、栾城4个卫星城和“五大基地”,使“1+4”环省会城市群与“五大基地”形成整体。中长期,完成石太、京石、石郑、石青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和石德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建成张石高速公路和环城高速公路,改造扩建石家庄机场。到2010年,使“五大基地”铁路请车满足率、公路货运率分别达到60%和100%。
能源产业,确保“五大基地”对电力、热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需求。近期,西柏坡电厂三期2×60万千瓦机组项目竣工运行,上安电厂三期2×60万千瓦机组项目、南郊热电厂一期2×30万千瓦机组和2×1025吨锅炉“以大代小”项目开工建设。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4×25万千瓦机组项目和4个县的热电联产项目按时间节点要求完成建设目标。石北、廉州500KV变电站和晋州南220KV变电站等项目按时间节点要求完成建设目标。中长期,建设大唐微水电厂一期2×60万千瓦机组“以大代小”项目、良村热电厂一期2×30万千瓦机组项目、华电石家庄热电九期2×39万千瓦蒸气燃气联合循环发电项目和石西500KV变电站项目。到2010年,使“五大基地”的电力、热力供应率达到100%。
金融平台,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市政府每年在市重点项目建设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以多种形式支持基地项目建设。在与金融机构的战略性合作中把基地项目建设列为重要内容。市发展投资公司作为市政府投融资平台,要重点支持“五大基地”建设。基地所在县(市)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基地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各基地都要建立信贷担保和银企定期衔接机制。进入基地的项目企业要建立发展资金的积累机制,提高筹措资本金的能力,并力争列入上市备选企业名单。各驻石金融机构要在中长期贷款中,确定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支持“五大基地”项目建设。
六、措施政策
一是制定规划。各基地管委会要根据《纲要》和市产业布局规划的要求,制定基地发展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每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二是实行目标责任制。各基地管委会要与市政府签订年度建设目标责任状,确保完成每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局、环保局、建设局、商务局、科技局、信息产业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消防支队和鹿泉市、藁城市、正定县、栾城县、元氏县政府及进入“五大基地”的项目企业,要制定支持“五大基地”建设和完成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报市领导小组备案。
三是建立考核机制。市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根据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由市领导小组及时考核,报市政府兑现奖励。
四是配套改革。按照《市“十一五”期间主城区工业企业整体改造搬迁规划》的布局和要求,今后市主城区现有工业企业的扩能改造搬迁原则上向“五大基地”集中,招商引资的重点向“五大基地”集聚。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制定市主城区工业企业扩能改造搬迁规划和政策,解决好土地储备、“过桥资金”等难点问题。“五大基地”的主要建设项目列入市重点项目,优先申报省重点项目,力争申报国家重点项目。
五是政策扶持。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继续执行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办法》(石政发〔2005〕43号);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信息产业基地继续执行已有政策,并提出完善意见;装备制造基地、纺织服装基地要制定具体政策。
六是保障建设用地。要按照确保“五大基地”建设规划实现的要求,做好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工作。市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局要提前一年安排好基地建设项目用地计划,市政府有关部门要于项目开工建设前一个月内办完立项、规划、环评、用地、消防、安监、建设等手续,市建设用地指标要向“五大基地”项目集中,力争更多的使用省和国家的建设用地指标。
七是提高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进入基地的项目必须符合产业政策,技术水平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严禁房地产项目建设。要按照投资强度和集约密度要求,进行项目审查和评估。进入基地的项目企业都要建立技术、产品的创新平台和创新机制,实现技术进步。
八是创造良好建设环境。各级各部门要顾全大局,牢固树立为基地建设服务的思想。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地,及时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在全市年度立功嘉奖名额中,确定一定比例用于“五大基地”建设的有功人员。各有关单位要落实好市政府关于基地建设的各项政策和决定,为企业和项目建设排忧解难;要利用各种媒体和形式,宣传“五大基地”建设的成效和先进事迹,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