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关键字:
按文件号:
颁发单位:
库别:
添加日期: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家庄药都建设科技行动纲要的通知
颁布日期:2006-06-20    文件号: 石政发[2006]25号    颁发单位: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加入收藏夹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石家庄药都建设科技行动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石家庄药都建设科技行动纲要
制药业是我市的主导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我市建设成“中国药都”的重大决策,制定实施了石家庄“药都”建设总体规划,2005年我市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是我市在“十一五”期间全力打造的“五大基地之一”。
在“药都”建设重大决策的指引下,我市医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开发出了丁苯酞、脂可平胶囊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制药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中药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形成了以青霉素、半合成、头孢菌素、维生素C、土霉素等几大原料药为主,中药、生物工程药品、农药、兽药等几大系列共同发展的格局。拥有了华药、石药、神威、以岭、华署、威远等一批业内领先,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企业集团。
虽然我市的制药业已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尚存在着过于依赖传统原料药的局面,医药行业技术创新体系还不够完善,科技资源配置有待优化,整体创新能力还不高,核心竞争力低等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作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就会严重制约“药都”的建设与发展。要建设好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实现“药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升医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优势领域实现技术和创新能力的跨越。
为此,特制订石家庄“药都”建设科技行动纲要。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医药行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科技开发计划,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努力提高医药行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坚持创新与引进相结合,在重点领域和关键共性技术上取得突破,实现由以仿制为主向仿创结合、自主创新的转变,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为“药都”及生物产业基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总体目标到2010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医药行业科技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药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医药企业自主创新主体意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大中型制药企业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技术开发机构或工程技术中心,建成省级以上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8家,开发具有较高技术水平、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新产品100种以上,申请发明专利80件以上,制药工艺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科技投入明显增加。政府用于支持医药技术创新的科技经费逐年增加,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3%以上,全社会对医药行业R&D经费投入明显增加。形成科技不断促进“药都”建设,医药企业不断增强科技投入的良好机制。――培养和锻炼出一支高素质的医药研发及产业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医药行业的持续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工作重点
(一)提升生物制药的创新能力我市是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势明显。华北制药集团是我市生物医药支柱企业,建有国家微生物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及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已初步建立了从研发、小试、中试直至产业化的平台技术及人才队伍,动物细胞、微生物细胞生物药物研发技术平台和三个类型的基因工程药物中试系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具备了一定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达到欧美GMP标准、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金坦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化基地,开发出了GM-CSF、G-CSF和EPO、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等生物工程药物,并实现了产业化。我市企业与国内外生物制药研究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了广泛的合作研究,培养和锻炼了一支素质较高的生物制药人才队伍。
由于我市生物制药处在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前端研发实力弱,产业发展资金供求矛盾、创业投资环境等问题仍是制约我市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惫ぷ魉悸?
优化环境,创新机制,吸引人才,以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引领,以建立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技术平台为重点,完善产业研发技术体系,推进国内外产学研联合,增强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能力,逐步从以仿为主向仿创结合、自主创新转变。拓宽融资渠道,集中有限资源,重点扶持优势企业,扩大生物制药研发和产业化优势,实现我市生物制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笨萍贾С乓?领工作重点
(1)建立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技术平台。依托华北制药集团的新药研究开发中心、金坦生物技术公司,联合其它生物技术公司、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设若干个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技术平台。主要包括:在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基础上,建立高密度大规模悬浮培养技术平台;大规模蛋白质分离纯化及后处理先进技术平台;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制备及产业化平台;新型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制备技术平台;提升基因重组高效表达技术及产业化平台;生物技术药物新剂型和新给药途径研究技术平台;生物技术药物检测技术平台;分子诊断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平台等。
(2)研究开发治疗药物。研究开发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类产品,包括:抗肿瘤治疗性抗体、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治疗性抗体、抗炎类治疗性抗体如抗TNF-α抗体、治疗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抗IgE抗体,狂犬病毒抗体、抗A和抗B单克隆抗体、甲乙肝抗体等。研究开发治疗性乙肝疫苗、治疗性抗肿瘤疫苗等治疗性疫苗类产品。研究开发细胞因子、激素类及其它类产品,如:干扰素系列及新型长效干扰素、重组胰岛素系列及新型长效胰岛素、长效促红细胞生成素、生长激素、人重组成骨蛋白-1、神经生长因子(NGF)、降钙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尿激酶、抗肿瘤反义核苷酸类药物、组织工程皮肤及其他组织工程产品等。
(3)研究开发预防性生物制品。开发乙肝疫苗、甲肝疫苗、丙肝疫苗、流行性感冒疫苗、出血热病毒疫苗、多肽和核酸疫苗、HIV疫苗等。
(4)研究开发诊断试剂。开发艾滋病抗原诊断试剂、艾滋病预防和治疗试剂、各种癌症早期诊断试剂、各种临床致病菌分类诊断试剂及技术难度高的血药浓度诊断试剂。
(5)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制药工艺和产品。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传统生产工艺技术相结合,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维生素C、维生素B12、土霉素、棒酸等原料药的生产菌种进行基因改造,选育出优良菌种提高发酵产率,降低物耗能耗,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
(二)巩固和提高化学制药的创新能力我市化学制药工业比较发达,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化学制药工业体系,是全国重要的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抗生素、半合抗和维生素原料药生产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青霉素、维生素C和土霉素等系列产品产量分别占到了世界总产量的28%、20%和70%。但是,我市化学制药行业原料药比重过大,大部分生产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新药研究开发能力差,主要以引进仿制为主,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企业经济效益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
1?惫ぷ魉悸?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突出特色为原则,努力加强创新药物筛选及相关技术平台建设,巩固化学原料药的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加强下游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重点强化对新型制剂技术的创新,推进化学药物制剂技术升级,力争在制剂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为实现化学医药产品结构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2?笨萍贾С乓?领工作重点
(1)推进化学制药共性技术平台建设。重点加强手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微生物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脂质体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缓控释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化学制药关键及共性技术的创新条件建设,增强化学制药高新技术研发、转化、生产等环节的技术支撑能力。组建微生物药物新药高通量筛选研究中心,建立高通量筛选用微生物菌种库、化合物库和高通量筛选技术平台,活性化合物快速分离纯化技术平台,提升我市的新药自主研发能力,形成可与国际接轨的新药高通量筛选的技术平台和体系,使我市在与国内外的新药筛选项目合作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大力推广结晶技术、手性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大孔树脂分离技术、膜分离提取技术等新工艺,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减少污染。
(2)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化学药物新品种。利用小分子化学、组合化学、计算辅助设计和高通量筛选等技术,寻找有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同时积极开展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药物的衍生物研究。重点研究开发抗生素类、心脑血管类、抗感染和抗病毒类、抗糖尿病类、老年疾病以及抗抑郁药类的新产品。
(3)头孢类抗生素的研究开发。利用新开发成功的重要的头孢类中间体GCLE,继续深入开发其下游产品头孢克肟、头孢地尼等品种。同时积极研发广谱、高效、低毒类抗生素新品种,实现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头孢克洛、头孢吡林和头孢匹罗等三、四代头孢类药物的规模化生产,替代进口。开展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阿培南、美洛培南等产品研究。
(4)加强制剂技术和新剂型的研究。提高我市制剂总体技术水平,实现药物制剂技术升级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开展新释药系统的研究,发展控释、缓释制剂,透皮吸收制剂,速溶制剂,口腔速崩制剂,口腔速溶制剂、泡腾制剂、凝胶制剂、口腔粘膜给药制剂,透皮控释制剂、脂质体、纳米制剂、微囊剂及渗透泵片等新剂型。加强对离子电渗技术、脉冲给药技术、超声透皮给药技术等制剂新技术的研究。推广新型超微粉碎技术、薄膜包衣技术、微型包囊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直接压片技术、干法制粒技术等制剂生产新技术。
(5)强化制剂辅料研究,提高制剂水平。提高原有淀粉、糊精、玉米?\等简单药用辅料的生产技术水平。加快石药集团羟丙基-β-环糊精新型药用辅料的产业化,尽快研发注射规格,以改善疏水性药物的性质,将难溶性药物制成注射剂。同时还要开发研究其它新型、新功能药用辅料,以满足不同释药系统的需要。
(6)利用高新技术提升工艺技术水平。重点突破青霉素、头孢菌素C、维生素C等大宗原料药的发酵、结晶及分离、提取等关键生产技术,开发一批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率、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的共性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改进生产工艺,完善环保设施,实现清洁生产,提高竞争力。利用先进技术加强半合成青霉素的产业化生产,实现7-ACA、7-ADCA和D-对羟基苯甘氨酸等半合成抗生素中间体的酶法规模化生产。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和地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新喹诺酮系列的生产规模。
(三)加强中药技术创新,推进中药现代化中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瑰宝,中药的研究、生产、使用在我国己有悠久的历史,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出了贡献。中医药以其独特的辨证整体观、构成论的研究方法、辨证论治的治疗模式,以及中药所特有的低毒性、疗效确切、非耐药特性并具整体调节和双向调节效应等在医疗康复保健方面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欢迎。我市的中药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较慢,近几年,随着神威、以岭、科迪、乐仁堂、华龙等企业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产值几十亿元、利税几亿元的中药产业。神威药业跨入全国中药二十强,并入选2005年中国成长企业100强,这些都是我市中药产业大发展和大飞跃的基本保障。
1?惫ぷ魉悸?
以现有中药企业技术和产品为基础,以省会高校、科研单位和临床医院的专家为依托,加强与京津等地密切合作,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科学化的中药研发体系,增强中药自主创新能力,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中药产业,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名牌产品,增强市场竟争力,为推进我市中药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2?笨萍贾С乓?领工作重点
(1)中药新药研究。重点开发用于治疗肿瘤、肝病、心脑血管疾病、免疫功能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糖尿病和老年性疾病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质量稳定可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创新药物。加强现代中药剂型研究,按着中药制剂向着“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便(贮存方便、携带方便、使用方便)”方向发展的要求,研究开发中药新制剂。
(2)用高新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中药产业。将成熟、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推广应用于中药产业,如超微粉碎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逆流动态提取技术、酶技术、吸附分离纯化技术、膜分离技术、多效薄膜浓缩干燥技术等,有选择地应用于中药有效成份的提取、分离、纯化,并通过有选择的集成,辅以计算机控制,实现中药生产规模化、程控化、检测自动化、输送管道化、包装机电化、质量标准化,有效提高中药材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3)中药质量现代化研究。加强对药材样品的基源鉴定、采收及加工方法研究;中药材和成药的指纹图谱研究;中药材和成药专属性和重现性好的显微、理化鉴别及色谱鉴别方法研究;参照国际标准,用现代分析技术进行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的检测分析等;剧毒成分的限量研究等。加强中药质量分析方法研究。采用色谱分析法,为中药提取技术、制剂技术研究提供保障,客观评判药品质量,以利于工艺、技术、设备的改进提高。借鉴化学药物的分析方法,如用核磁共振,红外、紫外光谱法等分析中药的化学成分,得到其核磁共振指纹谱、红外指纹谱、紫外指纹谱等。
(4)加强中医药理论的研究与创新。重点开展络病理论研究,研究制定“脉络-血管系统病”诊断标准,建立病证结合血管病变动物模型及药理学研究方法体系,开展通络方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作用机理等研究,建立对提高血管病变防治水平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脉络-血管系统病变学说”。
(5)开展中药基因组学、高通量筛选技术、高通量分离技术研究。
(6)中药信息学研究。利用信息网络技术,重点收集中药的传统使用经验和现代科研成果,制成系统软件,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线索,获得单味中药或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组合治疗某种疾病的最佳方剂,提高创制中药新药的命中率。
(四)加强中药材研究,推进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关键问题是质量。中药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药材的质量。中药材既是原料,又是药品,中药材生产是中药制药的第一车间,是中药质量的“源头”和“瓶颈”。只有紧紧抓住中药材生产这一“源头”,进行标准化生产管理,中药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控制,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才有可靠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市中药材生产尚未实现规范化生产与管理,中药饮片缺乏统一的规范。
1?惫ぷ魉悸?
加强药用植物研究,推行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化生产,使中药材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实现“安全、有效、稳定、可控”,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符合绿色中药材标准;实现濒危稀缺药材和常用大宗药材的基地化供应;实现“品种与内在质量稳定、产地道地固定、种植生产规范、可持续供应”的目标。
2?笨萍贾С乓?领工作重点
(1)加强中药材系统研究。依托有关科研院所,借用农业高新技术,加强药材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和鉴定;加强野生药材抚育和驯化栽培研究;开展相关质量标准研究;加强新品种选优、高含量、抗病抗虫新品种的培育以及提纯复壮技术研究;加强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建立标准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加强避免重金属和农残等污染技术、采收加工技术的系统研究,以及药材种子制种、精选技术研究;开展环境与药材质量关系研究;建立研究和质量监控中心。为我市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撑。
(2)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选择我市道地药材和大宗常用药材品种,根据我市既有山区、又有平原的地理气候特点,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点、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范化标准,产销渠道相对稳定,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优势的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从根本上提高药材质量,成为中药企业稳定的原料药材生产基地。同时,加强药用动物养殖技术研究,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扩大养殖规模,建立市场短缺、用量较大的药用动物养殖基地。
(3)开展药材、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加强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及质量标准研究,制订我市地道药材及大宗药材品种如黄芩、柴胡、丹参、知母、板兰根、防风、金银花、菊花、紫菀、远志、沙参、花粉、白芷、荆芥、薏苡仁、山药、连翘等的系列药材品种质量标准;种子种苗标准和检验检测规程;研究建立药材HPLC指纹图谱和分子指纹图谱,确定药材质量标准。同时吸收原有饮片炮制和加工的技术经验,借鉴近年国内外有关先进技术和较成熟的饮片炮制工艺、设备和方法,研究中药材炮制规范。
(4)加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结合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强野生药材资源的抚育、补植、就地保护等措施,修养生息,扩大繁衍。加强野生药材转家种技术研究,实施人工规范化栽培。依托农业科研院所,建立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进行药材资源的系统收集和保护,开展资源的鉴定、分类、分析和评价。
(五)推进兽药技术创新目前我国兽药GMP达标企业有1200家,年产值达200亿元。河北省是畜牧业大省,我市的养殖业特别是蛋鸡养殖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据重要的地位。目前我省GMP达标企业约110家,我市占据86家,年产值达20亿元人民币。目前,我市已有河北远征药业有限公司、华北制药集团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华药爱诺公司、华牧集团兽药厂、新华兽药厂等知名兽药企业和一批名牌兽药产品,建成了在华北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大型兽药批发零售市场。
从全国来讲,我市发展兽药行业不论从技术角度还是原料来源上均占据天时和地利。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兽药生产普遍存在着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自主研发新药能力差,主要以引进仿制为主,企业总体竞争能力不强的问题。因此,要从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两方面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我市兽药行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
1?惫ぷ魉悸?
依托河北远征药业、华药动物保健有限公司、华药爱诺公司、华牧集团兽药厂、新华兽药厂等兽药企业,建立和完善产业创新技术平台,借助我市化学制药的技术优势,加强下游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重点强化对制剂新技术的应用,推进药物制剂领域的技术升级,提高兽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为实现我市兽药产品结构升级,全面推动兽药产业快速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笨萍贾С乓?领工作重点
(1)加强动物专用原料药研究。兽用原料药的研究开发仍以抗菌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为主导方向。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克隆技术、基因工程)开发新型杂合抗生素,通过激活放线菌的沉默基因生产新的抗生素,通过改善原有抗生素的结构开发新的半合成抗生素。加强动物专用化学合成抗菌药物的开发、抗寄生虫药物的开发。在药物添加剂方面,开发无残留无交叉耐药性的抗菌促生长剂、中草药添加剂、活菌制剂和酶制剂。利用基因工程开发基因工程药物(如疫苗、合成生长激素)。
(2)注重研究兽药新剂型。开发抗菌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的缓释剂、长效控释剂及透皮吸收剂,促生长剂的植入缓释剂。开发靶向给药和定位给药制剂(如脂质体、微囊、毫微囊),具有导向和延效作用用于治疗动物的寄生虫病和某些感染性疾病。
(3)加强饲料药物添加剂的研发。饲料药物添加剂在提高食品动物生产的效能,降低成本,增加高品质产品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研究开发抗菌肽、微生态制剂、酶制剂、寡聚糖类、酸化剂、中草药添加剂、代谢调节剂、生长激素等。
(4)加强复方药物的研发。研究开发配方合理,工艺技术先进,可以大大提高药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复方药物。
(5)研究开发水产养殖动物用药、宠物用药。
(六)加速农药研发和产业化农药是关系到农业基础产业发展的关键行业,开发和应用新型、低毒、易降解、低残留、环境友好农药是目前国际相关组织倡导和推行的政策之一,因此加速农药研发和产业化,特别是生物农药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我市总体情况来看,农药产品结构不尽合理,高毒农药比例过高,老品种产量高,工艺装备水平低、消耗高、污染较大,农药行业的总体水平约比发达国家落后20-30年,特别是生物农药刚刚起步,虽然如阿维菌素已进入市场,但是其深加工产品或半合成品种或产量十分有限,原药和制剂质量较差,农药制剂品种少,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1?惫ぷ魉悸?
加强农药新品种、新剂型、新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努力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实施清洁生产,提高我市农药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
2?笨萍贾С乓?领工作重点
(1)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开发高效、安全、高效益和生物降解性优良、残留低、毒性小的环境友好新品种。重点研究和开发丙溴磷、吡虫啉、七氟菊酯、定虫隆、杀螨隆等杀虫剂;研究开发蔬菜水果用的杀菌剂和线虫防治剂新品种;研究开发磺草酮、烟嘧磺隆、氟胺草酯以及其他用于玉米、大豆、油菜、棉花等旱田作物的新型除草剂。大力开发以阿维菌素为基础的系列生物农药新品种。
(2)重视新剂型、新制剂的开发,加强中间体的开发。开发无溶剂和以水基代替油基的新剂型,强化农药的复配和乳化剂以及乳化技术的开发。加强含氟中间体的开发,为进一步开发氟农药奠定基础;对乙基氯化物等重要中间体要进一步提高水平、扩大产量。
(3)用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工艺。运用微机自控、高效催化、定向主体合成、生物技术等技术手段,优化并提高工艺技术水平。
(4)研究开发专用农药。追踪当今国际农药行业发展新动向,依据不同的植物、不同虫害、不同的地理气候、不同土壤条件开发不同类型的农药,如专用除草剂等,从根本上解决滥用农药的问题。
(七)提高医药关联产品的技术水平医药中间体和医疗器械等关联产业对医药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特别是医药中间体和精细化工是医药工业的基础,一类新型中间体的出现常常能引发一系列新药的问世,因此医药中间体产业的发展是“药都”建设的基础。近年来,我市医疗器械虽有较快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大多为病床、消毒锅、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等附加值低的产品。开发出的一些较高技术含量产品,由于市场开拓能力较差,仅停留在样品、展品阶段,形不成拳头产品。
1?惫ぷ魉悸?
发展中间体工业要处理好新技术开发与传统技术改造、长线与短线产品、大宗量与小样品、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当前需求与未来发展、大路产品与特色产品等几个方面的关系。重点开展不对称还原、不对称加成、立体专一或选择性等手性合成技术和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加大新的手性拆分技术的应用、消化和再创新,实现新药及新药中间体的高技术产业化。医疗器械的开发要围绕重大疾病急救、诊断、康复装置,新型肿瘤治疗设备,新型多功能眼科、外科治疗设备等。
2?笨萍贾С乓?领工作重点
(1)医药中间体。在半合成抗生素中间体方面,重点研究开发有望产业化的半合抗中间体和全新中间体;初级半合抗中间体深加工至药物前体;生物法医药中间体、手性药物中间体生产技术。在疑难疾病治疗药物中间体方面,研究开发化学合成抗肿瘤药物原料生产技术和半合成天然抗癌药物(中药提取物、生物制品)中间体,全化学合成心脑血管药物原料、中间体合成技术半合成心脑血管药物中间体,艾滋病药物中间体,调节人体免疫能力的药物中间体等。在常见疾病预防和治疗药中间体方面,研究抗焦虑、抗抑郁、疲劳和精神紧张等病药物中间体,非甾体类止痛、抗风湿、消炎、退烧药物中间体及生产技术,抗病毒药物原料等。
(2)氨基酸及其深加工产品开发。利用生物技术改造化学合成天然氨基酸生产工艺,开发天然氨基酸衍生物新产品,开发D-型非天然氨基酸、N-甲基氨基酸和其他相关非天然氨基酸产品。
(3)药物辅料和制剂助剂的开发。开发新型制剂的材料,如缓释剂、靶位释放剂、药用辅料、包装材料、生产中间体用辅料、崩裂剂等。
(4)精细化工高新技术改造。开发三氧化硫磺化技术、绝热硝化技术,采用加氢还原技术,淘汰铁粉还原技术。围绕蛋氨酸、赖氨酸、泛酸钙和维生素等开展技术攻关,解决饲料化学品中的关键技术。
(5)医疗器械与生物材料。研究开发各种档次的心电、脑电、睡眠等医用监护仪器,医学图象处理系统,开发先进适用的医用电子诊断产品;研究开发适合大众需要、效果确切、外观精美的医疗康复、理疗器械;开发用于社区、家庭、个人医疗保健诊疗仪器,康复保健装置,以及微型健康自我监测医疗器械和用品。研究开发医用生物材料及制品,如:人工皮肤、人工眼角膜等系统用的生物活性修复替换材料和制品,骨(牙)及关节系统用生物活性修复替换材料和制品,组织工程血管、人工瓣膜等心血管系统替换材料和制品,介入性治疗材料、导管和器件,血液净化材料和体外循环装置等。
(八)加强环境科技研究,建设绿色“药都”石家庄市制药行业发展迅速,但从目前发展现状看,除存在着产品老化陈旧、工艺设备较为落后、效益较低等问题外,普遍存在着能耗、物耗高,废水、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处理难度大,污染严重的问题。上述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制药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严重影响着“药都”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开展制药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循环经济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实现相关领域高性能集约技术和重大科研成果的工程示范及网络化辐射推广是实现我市医药行业快速、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
1?惫ぷ魉悸?
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重点抓好制药工业的节水、节能工作。从治理污染为主变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淘汰污染严重、能耗与物耗高的落后工艺与设备。
2?笨萍贾С乓?领工作重点
(1)绿色制药产品设计及清洁生产:开展制药工业绿色产品的评估指标、评估体系的研究,建立“原料-开发-生产-销售-使用”绿色产业链中资源最优化配置及全过程管理控制技术;促进制药行业的清洁生产实施,推进制药工业循环经济示范的应用;
(2)制药工业循环经济促进技术:针对石家庄市制药产业集聚、物流业发达的特点,研究不同制药工业类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基于石家庄市现有产业共生链,通过产品链以及副产品和废弃物交易利用体系的构建,研发制药产业链的“网化技术”及示范;研发产业共生网络的链接技术、稳定性技术及示范;根据基础设施集成性特点,研发促进制药工业能源梯级利用,减少资源消耗的基础设施共享技术及示范;以节水为目标,利用多种工艺开发符合不同用途的制药工业水资源优化利用集成系统及示范。
(3)制药废水处理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开展制药废水预处理技术、微生物强化净化技术、深度处理技术及成套装备的开发、筛选、评估;推进制药废水污染防治高效低耗处理成套技术、高性能集约化装备等方面重大科研成果的工程示范及网络化辐射推广应用。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医药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为医药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鼓励并重点扶持企业创建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导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建立医药技术开发机构。
(二)加大科技投入,为医药创新提供资金保障。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在科技计划中组织实施“生物技术、创新药物及中药现代化”等重大专项及相关技术研发平台条件建设,加大对医药技术创新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并积极组织医药自主创新项目申请列入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予以重点支持。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制定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科研投入,使之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发挥风险投资资金在医药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加大风险投资的投入力度。鼓励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国际资本对医药创新活动的支持。
(三)加强医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医药创新提供人才保证。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关键在人才。支持和鼓励企业成为吸纳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主体,改革和完善企业分配和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吸引科技人才。坚持“引才”与“引智”并举。实施“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智战略,以产学研合作建立研发机构,采取重大项目合作开发、技术入股、短期聘用等灵活形式,广泛吸纳国内外优秀人才,为我市医药创新服务。依托科技专项的实施,积极引进吸纳海内外高级人才,推动人才、基地和项目一体化发展。
(四)建立和完善医药科技服务体系,增强产业发展支撑能力。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方向,建立包括市场调查、信息咨询、评估代理、产权交易、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开发等服务在内的多种类型的科技服务机构,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药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石家庄“药都”医药科技信息服务网,构建企业研发机构和政府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举办“石家庄药都医药科技论坛”,建立与国内外知名医药专家、研究机构交流信息的平台。
(五)努力营造有利于医药技术创新的环境。全面落实国家、省关于鼓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认真执行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办法》和《石家庄市医药产业发展政策》。鼓励企业掌握知识产权,把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和拥有量作为鼓励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准,把取得专利情况作为评价科技计划项目创新成果的重要指标。设立并用好知识产权专项资金,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项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查处和制裁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及时有效地处理知识产权纠纷。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发挥新闻传媒和科技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好我市医药行业技术创新工作中的先进人物、先进经验和取得的巨大成绩。
(六)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全力推进医药行业技术创新。成立由市科技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医药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重点医药企业及有关专家参加的石家庄市促进医药行业技术创新协调领导机构,研究制定医药行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及时沟通信息,协调解决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全力推进医药技术创新工作。









 

网站简介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003-2012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税务信息网                冀ICP备150009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