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局,省直有关部门:
现将《2005年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印发给你们,供参考。
附件: 2005年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劳动就业
年末全省城乡就业人员3568.9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2.26万人,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1564.72万人,第二产业1043.56万人,第三产业960.69万人,分别占全部城乡就业人员的43.84%、29.24%和26.92%。年末城镇就业人员876.60万人,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495.55万人,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就业人员287.16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28.30万人、1.44万人和9.77万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483.6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8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6.0万人。年内有25.65万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6.2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27.8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3%。年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出中心工作全部结束,基本完成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的并轨。
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步伐加快,11个设区市劳动力市场改扩建和就业服务信息数据中心工程全部启动。年末全省各类职业介绍机构达到2265所,其中劳动保障部门办1809所。全年各类职业介绍机构成功介绍职业110.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49%。全省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85万人次,全省劳务输出440.6万人。
年末全省技工学校共175所,在校学生10.55万人,在校生人数比上年末增加2.24万人。年末全省共有就业训练中心231所,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141所,全年开展培训80.44万人次,其中25.70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了再就业培训。年末全省职业技能鉴定机构173个,有30.61万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有27.25万人取得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全省全年培养新技师0.91万人。
二、社会保险
(一)养老保险
年末全省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人数为581.4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7.62万人。其中职工423.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94万人,增长1.9%;离退休人员158.1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68万人,增长6.5%。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按时足额率为100%。年末有143.86万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比上年末增加12.25万人,社会化管理率达到93.4%。其中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103.88万人,占企业退休人数的67.5%。全省全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6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征缴收入136.27亿元,增长17.8%。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9.1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28.62亿元,地方财政0.57亿元。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30.73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全年补发历史拖欠养老金6.28亿元,拖欠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问题全部得到解决。年末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39.11亿元。
年末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26.4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32万人。其中职工100.43万人,离退休人员26.06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4.74万人和2.58万人,增长5.0%和11.0%。其中有25.92万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实现了社会化发放,社会化发放率达到99.5%,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全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1.93亿元,其中征缴养老保险费34.78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8.2%和12.5%。全年养老金支出34.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年末全省基金累计结余30.82亿元。
年末全省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27.44万人。全年共有4.96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年末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5.53亿元。
(二)医疗保险
年末全省11个设区市本级、164个县级统筹地区全部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人数达到562.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9.6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422.55万人,参保退休人员139.56万人,比分别比上年末增加58.96万人和30.68人,增长16.3%和28.4%。全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49.63亿元,支出37.5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8%和45.0%。其中,统筹基金收入27.40亿元,支出21.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9%和47.2%。年末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存44.08亿元,其中统筹基金结存20.92亿元。
(三)失业保险
年末全省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461.2万人,全年新参保人员12.0万人。年末全省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3.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3万人,增幅20.2%。全年共为20.24万名失业人员提供了不同时限的失业保险待遇,比上年末增加2.53万人,增长14.3%。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1.77亿元,支出7.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0%和19.8%。年末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5.31亿元。
(四)工伤生育保险
年末全省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到361.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7.41万人,增长31.9%。全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为1.3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0.42万人。其中:享受伤残待遇0.89万人,增加0.33万人。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4.18亿元,支出1.47亿元。年末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存4.23亿元。
年末全省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215.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1.74万人。全年共有0.84万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险待遇,比上年增加0.39万人次。全年生育保险基金收入3372万元,支出210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9.4%和93.7%。年末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存7555万元。
(五)社会保险基金监督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制逐步完善,监督能力进一步加强。年内省厅组织对唐山等部分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生育保险等五项基金的运行情况进行了现场监督检查,对劳动保障部转办和受理的5起挤占挪用社保基金案件进行了查处,对全省从事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和稽核工作的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各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部门开展了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状况的自查自纠活动,全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更加规范。
三、工资分配
2005年全省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707元,比上年增长13.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78%。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291元,城镇集体单位9041元,其他单位1483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63%、14.21%和18.42%。
积极构建市场化的工资决定机制,全省11个设区市全部建立了工资指导线制度并发布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10个市发布了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有10748户企业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四、劳动关系
继续推进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全省国有、集体和改制后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以上。省本级对71户省属企业省直局属企业改制中的职工安置方案及60户中央属企业主辅分离方案进行了审核备案,涉及各类人员3.20万人。
五、劳动争议处理与来信来访
全年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9782件,比上年增长23.0%,涉及劳动者1.86万人。其中涉及社会保险2916件、劳动报酬1601件、劳动关系1467件,分别占全部案件的40.8%,22.4%和20.5%。全部争议案中,集体劳动争议案件469件,比上年增长14.1%。全年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结案9676件,结案率为98.5%。
全省受理来信来访事项5.96万批次,18.84万人次,来信来访人次比上年增长2.26倍。从信访内容看,涉及工资福利2.41万批次,养老保险1.5万批次,分别占信访总数的40.4%和25.2%。
六、劳动保障法制与监察
2005年,全省劳动保障法制建设步伐加快,省政府先后印发了《河北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大力加强高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等多件劳动保障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修订了《河北省失业保险实施办法》。确定了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具有法律效力的14项行政许可项目和6项非行政许可类审批项目,对没有列入目录的项目进行了清理。全年劳动保障系统共发生行政复议236件,审结217件,行政复议维持190件。
年内全省各级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组织开展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和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专项执法检查,并加强了日常监察和专项检查,全年主动检查用人单位5.98万户,年检用人单位6.37万户,查处群众举报投诉案件9706件,责令用人单位为62.3万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为34.57万劳动者补发被拖欠工资2.70亿元,督促4324户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0.81亿元,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496户。圆满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预定目标。全面启动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开展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参保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工资基数的审核,进一步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
七、金保工程建设
完成了《河北省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的编制工作,并通过了省信息办组织的专家论证。实现了部、省、市三级视频会议系统连通。完成了全省金保工程交换网VPN密钥系统建设。企业养老保险交换数据整理统计入库率达到97%以上。省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软件平台的开发完成,试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启动了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系统建设,初步建立了政策法规库和问题解答库。11个设区市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门户网站,形成了以“河北劳动保障网”为枢纽、各市网站为节点的全省劳动保障网站集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