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设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扩权县(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005年,在各级人大、政府法制机构的指导下,全省劳动保障系统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发展这个中心任务,以全面落实《纲要》为动力,以开展贯穿全年的依法行政检查活动为抓手,以加强依法行政基础工作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依法行政工作,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在年初召开的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把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作为今年全系统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省厅召开了全省劳动保障法制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全省劳动保障系统依法行政评价标准,开展了全面检查活动。11月份,厅本级召开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动员大会,厅长刘志金同志强调,要将依法行政作为劳动保障部门转型期的基本工作方式,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受到省政府法制办的肯定。各市局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调整和加强了依法行政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结合业务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承德市为适应劳动保障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单独成立了法制科;王学局长领衔挂师,积极组织开展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扎实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具体作法被省政府法制办和劳动保障部宣传推广。邯郸市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局长郑金平同志提出,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执法水平是“履职之所要、民利之所系、提质之所求,”并成立了局法制处。衡水、秦皇岛市召开了依法行政专题会议,“一把手”亲自安排依法行政工作,加大组织推动力度。唐山市局在办公室成立了政策法规科;沧州市办公室明确一名科级干部专职负责法制工作;石家庄、秦皇岛、邯郸、保定市基本实现了县区局有明确的承办机构或专人负责,保定市所属的涿州市单独成立了法制科。这些努力为全面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工作创造了条件。
二、贯彻《纲要》、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都将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依据和动力,以完善制度和加强监管为重点,把各项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省厅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劳动保障系统依法行政三年规划(2006―2008)的实施意见》,将落实《纲要》工作目标化、具体化,提高操作性。承德市以创建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为契机,全面建立依法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着力抓好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推动了整体工作水平的跃进,被评为2005年度全省劳动保障工作先进集体。唐山市狠抓《纲要》的学习培训工作,建立了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责任制度,把依法行政列入各级领导任期目标,纳入干部述职、年度考评和组织考核内容,强化了责任意识。秦皇岛市结合当地实际,以“两错追究”为主要内容,制定了24项执法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合法、合理行政。邯郸市坚持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责任明晰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程序公开化、执法监督完善化,建立了行政执法工作评议考核制度,对各县区和内部处室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考核,促进依法行政工作。省厅制定了《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办法》,受到省政府法制办的肯定;保定、邯郸、邢台市建立了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制度,并得到较好落实。
三、行政许可行为规范程度不断提高。在省政府的统一组织下,省厅依法确定了14项行政许可项目、6项非行政许可类审批项目,修订完善了《河北省实施行政许可听证规定》,清理了承担行政许可职责的临时借调人员,并在办公楼显著位置树立了引导牌,保证《行政许可法》的贯彻落实。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认真落实行政许可法,全部建立健全了行政许可的各项配套制度,清理了行政许可项目,将保留项目在网上和墙上公布,并规范了服务流程、收费标准、审批表格,多数市县进入当地政府开办的行政许可大厅统一受理和送达,方便了群众和企业。承德市局按照省委行政权力公开透明的要求,依法对局内的行政权力和服务职能进行清理,梳理出124项行政职能和服务职能,将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承办人员、投诉办法向社会公开,初步实现了行政行为的规范化、公开化,劳动保障部面向全国劳动保障系统印发信息推广。石家庄市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建立了行政审批责任制度,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逐级明确审批事项的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监督形式和责任追究方式,逐步实行了“一次性告知”和A、B角制度,大力推行收文回执制度和限时办结制度,将每件审批事项落实到每位办事人员身上,解决审批效率、质量差的问题。邯郸市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开、公示制度,将执法项目、权限、依据、条件、程序等向社会公开,实行“一站式”服务,受到企业和群众的欢迎。保定市设立了全局统一的行政许可窗口,制定了统一的行政许可法律文书,编印了《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工作制度汇编》,做到了程序合法规范公开,法律文书完备。
四、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内部协调机制基本形成。针对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大幅增加的情况,省厅和多数市局制定了《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工作程序》和《办理行政应诉和行政复议答辩工作程序》,坚持法制机构和业务机构会办制度,规范办案程序,提高办案质量。针对工伤认定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相对较多的特点,省厅工伤保险处召开专门会议,分析案件情况,研究改进意见,规范案卷使用,加强源头管理,并建立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责任制,确保工伤认定的合法性、时效性和准确性。为应对当前行政复议案件的新特点,承德市研究制定了《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制度》,并成立了工伤认定联席会制度、行政处罚调查审理分离制度;邯郸市建立了行政复议合议机制,对重大案件、复杂案件集体讨论,事前预防,并成功举办了3起行政复议听证活动,为提高行政复议质量积累了经验。唐山市高度重视行政复议案件的分析研究工作,并注意总结规律,改进工作,提高了行政复议、诉讼工作的主动性。2005年,全省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232件,在已审结的213件案件中,撤销15件、撤回申请6件、限期履行1件,撤销率为7%。从案件的项目分析,工伤保险208件,撤销率为7%。从案件的项目分析,工伤保险208件,养老保险11件,劳动保障监察14件,医疗保险1件,其他2件。发生行政诉讼案件115件,其中工伤保险104件,养老保险7件,劳动保障监察2件,其他2件。在已审结的94件行政诉讼案件中,被撤销23件、撤诉13件、其他2件,撤销率为24.5%。从行政复议集中的工伤保险情况看,全年全省受理工伤认定申请17091件,发生复议208件,占1.2%。
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出现新特点。全系统开展了“四五”普法宣传总结验收活动,省厅制定了验收标准,各市进一步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并探索开辟新的途径,提高普法效果。一是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围绕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高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建立和坚持了执法人员法制学习制度,开展了以《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活动。省厅认真组织干部参加全省干部第三次法制考试活动,厅领导全部参加考试,石家庄市坚持每月18日的干部学法日活动,承德市坚持局领导讲座和执法人员专门培训制度,邯郸市在局内开展处长讲法活动,沧州市每半年组织一次法律考试,有力地提高了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二是开展面向社会的法制宣传活动。通过组织专题宣传活动、借助新闻媒介开展宣传活动、利用劳动保障内部办事窗口、开展知识竞赛、发放宣传品等多种方式进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全省在年底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维权宣传活动,印发宣传手册3万余册,并将宣传与监察紧密结合,及时处理发现的案件,收到积极效果。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期间,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都由领导带队,率领窗口处室业务骨干上街宣传劳动保障政策。三是探索劳动保障法制宣传的常态方式。承德市注重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站的作用,编印劳动保障知识问答近万份发给职工群众。邯郸市通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册。石家庄市彭后街社区设立了劳动保障政策查询触摸屏,方便群众了解政策,开展“劳动保障政策进社区”活动,为及时方便开展宣传活动积累经验。
六、问题和不足。尽管2005年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劳动保障法制工作机构建设还不适应工作需要,从事法制工作的人员少,部分县区甚至没有具体负责法制工作的同志。二是规范行政许可工作任务艰巨。一些地方、一些许可项目程序不规范,执行不严格等等。三是行政复议、应诉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案件总量上升较快,养老保险待遇方面的案件有增加趋势,且多附加抽象行政行为复议,并带有群体性特点;案件分布不均匀,个别市、个别业务项目案件集中。
在2006年的工作中,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规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重点在建立依法行政基本制度、完善工作程序、加强执法监督、形成长效机制方面取得实效,促进全年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