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体改办关于抓好今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报告的通知
颁布日期:2003-02-20 文件号: 颁发单位: 【加入收藏夹】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体改办《关于抓好今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报告》已经2003年2月19
日省政府第二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附件:关于抓好今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报告
省人民政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革除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根
据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和省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关于改革工作
的部署,按照省政府关于突出重点、活跃全局的要求,经研究,我们提出了今年我省经
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现报告如下:
一、大力推进国有经济调整改组
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与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扩大对外开放紧密结合起来,鼓励非
国有资本参与改组国有大中型企业,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国有资本从一般竞
争性领域的退出,降低国有资本的比重。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国有资本的退出步伐,今
明两年基本实现全部退出。职工与这些改制企业要普遍建立新型劳动关系,接续好社会
保险关系。
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以资产为纽带,推动企业跨地
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联合重组,积极培育带动作用大、竞争力强、优势明显的
大型企业集团。在现有基础上,抓紧培育50户大公司大集团。力争通过3-5年的努
力,使50户大公司大集团中3-5户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其他企业分别
达到100亿元、80亿元、50亿元、20亿元,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成为全省经济
的重要支撑。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服务体系,促其向
“高、专、特、新”方向发展,成为我省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和吸纳就业的主体。
积极利用外资民资改组国有大型企业。紧紧抓住国际资本和一些产业向我国转移的
机遇,按照国家经贸委等部委《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和中国证监会等部委
《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选择一批效益好、
实力强的国有大型企业,通过招标、专业性招商等方式,向国内外大集团、大公司特别
是跨国公司出售部分产权、转让股权,实行股权融资,争取在利用外资民资改组国有大
企业上有较大突破。
加快对省本级企业归并整合。一部分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
一部分移交属地管理;一部分关闭、破产、解散,退出市场;一部分归并到省级国有资
产运营机构。省政府监事会办公室及时派出监事会实施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加快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资合作、拍卖出售等形式,加快国有企业改制步伐。
年内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制。全省国有大中型企业都要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对不是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构的国有独资公司要进行二次改制,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取得突破
性进展。在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基础上,健全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规范公司法人治
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城镇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也要加快
产权结构调整,推进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加大企业分配制度改革力度。按照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
分配的原则,积极推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在具备条件的企业积极探索持有股权、股票
期权等分配方式,完善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制度。对企业技术与营销骨干和生产职工建
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拉开不同岗位间的收入差距,推行技术和知识产权入股、利润
提成、职工持股等分配办法,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使收入水平有
较大提高。
三、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按照国家部署,自上而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权利、义务、
责任相统一,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明确界定各自管理国有
资产的范围和责任。分级行使出资人职责,形成国资管理机构―――国资运营机构――
―国有控股或参股企业三个层次的国资管理、监督、运营体制。
四、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和分离办社会职能
认真贯彻国家经贸委等部委《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
人员的实施办法》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的意见》,抓紧制
定我省实施办法并尽快启动实施。通过财政支持、用足政策、盘活资产等多种办法,加
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今年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廊坊等市确保基本完成这项工作,
邯郸、保定、衡水等市力争基本完成,明年确保基本完成;沧州、邢台、张家口、承德
等市和省属企业今年要有明显进展,明年基本完成。2005年底前全省全面完成这项
工作。
五、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扩大就业
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相衔接工作。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社会
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基金收缴率,落实社会化发放措施,鼓励发展补充保险。深化城镇
医药卫生体制三项改革,推进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索建立农村
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切实抓好下岗失业人员职工再就业工作。加强实用技术培训,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广开就业门路。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提倡和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增加就业
岗位,多渠道实现再就业,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率。
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按照“合法、合理、效能、责任、
监督”的原则,对现有的行政审批事项逐项进行审核清理,对省设定的不适应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和WTO规则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加强监
管,建立行政审批监督制约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快行业协会的改革发展。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明确行业协会的基本定位和发展
方向,合理界定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促进政府转变职能。
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
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
七、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在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的同时,积
极发展资本、产权、土地、人才、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健全统一开放、竞争
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现代化
步伐,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资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通过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
传统流通业的竞争力。继续推进粮棉流通体制改革。
八、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落实各项配套政策,确保农民负担明显减轻,确保乡镇机
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
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引导和鼓励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转包、转让、
入股、租赁、互换等形式,实现农用土地有序流转。
努力发展产业基础较好、人口集聚度较高的县城和一批建制镇,带动全省农村经济
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加快农业
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
务体系。
积极稳妥推进省属农(牧)场管理体制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九、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继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方法,推行零基预算,制定省级预算
分类分口切块管理的实施方案,整合专项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
度,年内省政府组成部门全部财政性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推动市县建立现代国
库管理制度。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扩大采购范围和规模,
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切实做好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和政府采购执行机构分设。深化“收支
两条线”管理改革,实现收支彻底脱钩。按照公共财政原则,界定政府支出范围,明确
各级政府间的财政支出责任,适当调整各级财政收入划分体制,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十、深化投融资和金融证券体制改革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省市政府投融资体系建设。广泛吸引省内外民间资本投
资创业。进一步放开社会投资领域,推进经营性基础设施和经营性社会事业向社会各投
资主体开放。
继续推进证券、保险业改革,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增加上市
公司数量,扩大融资规模。
国有金融企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搞好综合改革,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落实管理责任,
提高抗风险能力,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实施增资扩股,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规范健康发展。
十一、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
在抓好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同时,要积极推进教育、科技体制改革和文化、卫
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城市公用事业等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体育产业
发展,组建和完善广播电视、报业、新闻出版、演艺等大型文化产业集团。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明确分工,严格责任,齐心协力,狠抓落实,
确保今年经济体制改革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的完成。
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部门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