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日期:2021年5月27日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科技局,雄安新区管委会改发局,省直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落实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工作要求,解决塑料污染治理重大技术需求,打通科技创新惠及民生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省科技厅从塑料污染治理的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条出发,结合我省塑料污染治理工作部署、降解塑料产业基础、科研基础和重点研发需求,经“自下而上征集技术需求”和“自上而下凝练重点方向”,研究形成了“低成本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研发”“降解塑料快速鉴别检测技术标准和装备研发”“雄安新区芦苇基塑料替代产品研制”3个技术榜单,拟安排1000万元科技专项资金支持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现予发布,请积极组织有关单位揭榜申报。
一、申报时间
网上申报起止时间:2021年5月28日至6月28日
网上归口推荐截止时间:2021年6月29日
二、有关要求
1.揭榜单位应为在河北省行政区域内注册的或者河北省所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省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可作为合作单位参与申报项目。
2.揭榜单位应为具有前期研究基础的省级以上科研院所、高校或行业龙头企业,项目团队拥有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项目研究形成的降解塑料不得添加PP/PE等不可降解原材料。
3.项目申报不限项,合作单位应与牵头单位签订联合申报协议。
4.项目申报的其他事项参照《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2021年度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冀科资〔2021〕3号)中的“2021年度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须知”。
5.项目实施“无纸化”申报,请登录“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网站”—“科技计划”—“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综合服务平台”进行操作。
三、联系方式
申报咨询:河北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 张小林
联系电话:0311-85891978
平台技术支持:0311-86252089、66568698
附件1:低成本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研发技术榜单
一、项目背景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会议强调加大可循环、可降解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提升替代材料和产品性能。2020年7月,河北省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提出分区域、分领域、分步骤禁止、限制使用塑料制品,组织开展聚乳酸(PLA)等生物基、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等石油基及其他可降解塑料产品研发,尽快替代一批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明确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有效推广。各地大力推进生产使用降解塑料产品,但普遍反映降解塑料产品价格较高,不同厂家产品性能和降解性差异较大,产品质量难以满足使用要求。因此,亟需研发全生物降解塑料的低成本合成技术产品,并实现产业化生产。
二、项目目标
1.研发一套低成本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工艺体系。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一次合格率不低于97%,生产成本降低20%以上,出厂价格不高于传统PP、PE塑料制品2.4倍。
2.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能够100%生物降解,产品品质满足相关国家标准要求,可再生、循环利用。
3.在河北省内形成年产10000吨以上的低成本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能力,年生产销售低成本全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快递包装袋、一次性餐具各1000吨以上。
四、有关说明
1.本技术榜单项目研发形成的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应包括购物袋、快递包装袋、一次性餐具。
2.本技术榜单项目实施期不超过2年,项目专项经费不超过400万元,支持项目数1项,自筹资金不得低于申请专项经费额度。
3.本技术榜单项目由河北省内降解塑料领域龙头企业牵头承担,联合国内相关领域优势科研团队开展集成研究。项目团队需包含科研院所、高校、生物降解塑料生产企业。
4.本项目研究形成的低成本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工艺体系具有普适性,能够直接复制推广。
附件2:降解塑料快速鉴别检测技术标准和装备研发技术榜单
一、项目背景
生产使用降解塑料是治理塑料污染的重要举措。《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印发以来,作为替代产品的降解塑料需求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相关产能产量急剧增长。
降解塑料进入市场流通前,通常要按照《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 第1部分:通用方法》(GB/T 19277.1-2011)等标准进行鉴定检测,但现行的检测标准主要采取堆肥方式进行,检测周期一般为3-6个月,单次检测费用约3万元,且由于降解塑料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检测等待时间较长,一般从申请检测到出具报告历时1年左右,难以满足市场需要,严重制约产业健康发展。因此,亟需研发降解塑料的快速鉴别检测方法和相关技术装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降解塑料检测鉴定需求。
二、项目目标
面向降解塑料产业健康发展需求,针对降解塑料检测周期长、费用高等难题,通过对降解塑料不同降解方式和机理、降解塑料材料特性与降解性等相关性研究,建立降解材料与降解周期、降解性能等降解关键指标的检测核算关系,形成降解塑料快速鉴定检测地方或行业标准,研发相关检测装备,并形成一定检测能力,有效支撑降解塑料产业发展。
三、考核指标
1.建立3类以上降解塑料产品的材料特性数据库和全生物降解塑料原料数据库,形成针对不同类别产品的全生物降解塑料原料推荐用量比例。降解塑料产品至少包括购物袋、快递包装袋、一次性餐具,能够通过降解塑料产品的材料构成、比例快速鉴定其降解性能。
2.形成河北省降解塑料产品快速鉴定检测标准文件,并完成申报立项工作,研发基于该鉴定检测标准的检测设备。
3.在河北省建立降解塑料快速鉴定检测实验室,并通过CMA资质认证,面向市场提供快速鉴定检测服务。实验室具备年鉴定检测降解塑料1000次以上的能力,检测费用较堆肥检测降低70%以上,检测周期缩短至3个工作日以内。
四、有关说明
1.本技术榜单项目实施期不超过2年,项目专项经费不超过300万元,支持项目数1项。
2.本技术榜单项目由河北省内省级以上科研院所、高校或行业龙头企业牵头承担,联合国内相关领域优势科研团队开展集成研究。项目团队需包含科研院所、高校、生物降解塑料生产企业。
3.本项目研究形成的相关鉴定检测设备能够直接推广应用。
附件3:雄安新区芦苇基塑料替代产品研制技术榜单
一、项目背景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明确要求,使用先进环保节能材料和技术工艺标准进行城市建设,全面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但雄安新区自2020年进入大规划建设阶段以来,大量消耗以聚乙烯和聚丙烯为原料的防尘网等塑料制品,必将造成一定的环境隐患。
此外,雄安新区被生态环境部作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目前,白洋淀芦苇面积约12万亩,年平衡收割芦苇约6万亩,虽然探索建立了“芦苇—食用菌—菌糠—有机肥—植物及芦苇”等循环利用模式,但芦苇消耗量较小,难以满足雄安新区“无废城市”建设要求。
芦苇具有茎秆坚韧、纤维含量高等特点,以芦苇细粉为原料可生产芦苇基生物降解塑料制品,能够有效替代传统塑料制品。因此,研发芦苇基塑料替代产品,既有利于芦苇等水生植物的可持续资源化利用,也有利于解决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中的塑料污染问题。
二、项目目标
面向雄安新区塑料污染治理和“无废城市”建设需求,研究分析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阶段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隐患,提出塑料污染治理解决方案。通过对芦苇结构与性能特征的相关性研究,研发芦苇基塑料替代产品,形成产业化生产工艺体系,实现规模化生产,替代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中大量使用的传统塑料制品,助力绿色雄安建设。
三、考核指标
1.形成一套雄安新区“无废城市”建设技术方案,明确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阶段固体废物主要来源、贡献率及处置方式,评价环境污染隐患,提出应对措施建议。
2.以白洋淀平衡收割的芦苇为原材料,面向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中的塑料污染治理需求,研发2种以上满足生物降解塑料标准(GB/T 19277.1-2011)要求的芦苇基塑料替代产品,并形成产业化生产工艺体系。芦苇基塑料替代产品中芦苇粉含量大于30%。
3.在雄安新区建立芦苇基生物降解材料研发中心和芦苇基塑料替代产品生产使用科技示范工程,年消耗芦苇10000吨以上,建设3个以上芦苇基塑料替代产品应用示范案例。
四、有关说明
1.本技术榜单项目实施期不超过2年,项目专项经费不超过400万元,支持项目数1项,自筹资金不得低于申请专项经费额度。
2.本技术榜单项目由河北省内省级以上科研院所、高校或行业龙头企业牵头承担,联合国内相关领域优势科研团队开展集成研究。项目团队需包含科研院所、高校、生物降解塑料生产企业。
3.该项目应用示范案例应在雄安新区进行,项目申报时需提供雄安新区改发局书面支持文件(作为附件上传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综合服务平台)。雄安新区改发局要加强项目实施相关配套条件和措施、政策的组织协调,努力把该示范项目打造为雄安新区“无废城市”建设的科技示范样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