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评估要点
|
|
组织管理(15%)
|
资源整合和协同共建(5%)
|
整合优势共建单位(个)
|
整合行业内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省级以上研发平台的优势创新资源,制定了协同共建的章程或协议,各单位分工科学、明确。
|
|
整合省级以上研发平台(个)
|
||||
组织架构与管理运行(5%)
|
召开理事会(管理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会议(次)
|
组织架构符合研究院功能定位及发展要求,充分发挥理事会、管理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研究院内部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并有效开展工作。
|
||
设立内部机构(个)
|
||||
制度建设(5%)
|
制定管理制度(项)
|
建立健全人员聘用与考核奖惩、研发项目、仪器设备、知识产权、人才引进培养、对外服务、经费使用等管理制度,人财物相对独立,研究院规范、高效运行。
|
||
研发条件
(20%)
|
办公科研用房(3%)
|
办公研发用房面积(平方米);其中:新增(平方米)
|
拥有固定的办公、科研用房,设施条件不断完善,充分满足研发、办公、技术交流、人才培训等需要。
|
|
仪器设备(3%)
|
仪器设备(台/套);其中:新增(台/套)
|
科研仪器设备配备不断加强,功能先进完善,维护运行良好,充分满足研发、试验、分析检测等需要。
|
||
仪器设备原值总值(万元)
|
||||
中试基地与分析检测(3%)
|
分析检测机构(个)
|
建立中间试验基地,自主或联合共建分析检测机构,为研究院研发和成果转化提供支持,面向社会开放服务。
|
||
中试生产线(基地)(个)
|
||||
人才及团队(5%)
|
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个)
|
注重人才引进培养,拥有高层次创新人才、高级职称人员数量逐步增加,技术带头人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人员的职称、学位、年龄等结构日趋合理。
|
||
具有高级职称人员(个)
|
||||
研发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
|
||||
经费投入(6%)
|
建设总投资(万元)
|
依托单位、共建单位及当地政府不断加大投入,研究院筹集的科技活动经费大幅增加,独立核算,财务管理规范,为研究院建设运行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
||
其中
|
依托单位投资(万元)
|
|||
共建单位投资(万元)
|
||||
各级政府投资(万元)
|
||||
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万元)
|
||||
R&D经费内部支出(万元)
|
||||
研发
产出
(30%)
|
组织实施研发项目(6%)
|
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数(项)
|
设立自主研发计划课题,组织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申请承担重大研发项目,积极开展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发实力和科技成果水平不断提升。
|
|
设立自主研发计划课题(项)
|
||||
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6%)
|
引进消化吸收关键技术(项)
|
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瓶颈,研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数量及水平大幅提高。
|
||
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项)
|
||||
自主知识产权(6%)
|
获得自主知识产权(项)
|
获得权利人为依托单位固定人员的知识产权和购买、受赠等从外部获得的知识产权数量,包括:申请或获得的发明专利(国防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国际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植物新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
|
||
标准与工法(6%)
|
制定技术标准、工法(项)
|
主持或参与制定、修订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以及国家级、省部级工法等。
|
||
奖励(6%)
|
获得奖励(项)
|
获得科学技术奖励级别、等次及研究院人员对获奖成果的贡献。
|
||
产业贡献
与影响力
(25%)
|
科技成果转化(5%)
|
依托单位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取得经济效益(万元)
|
通过专利实施、转化推广开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取得明显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
|
其他单位转化应用技术新工艺取得经济效益(万元)
|
||||
对外服务(5%)
|
对外服务(项);对外有偿服务合同额(万元)
|
有效开展对外服务包括科技咨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承包、技术中介、技术入股等项数及合同金额,技术培训次数和人数等。
|
||
技术培训(次);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人次)
|
||||
技术交流(5%)
|
举办或承办技术交流会议(次)
|
主办承办学术报告会与专题讲座,学术、技术交流会,成果推广会等规模和效果。
|
||
开放共享(5%)
|
设置开放课题(项)
|
设置开放课题数量、对外开放仪器设备和中试生产线次数,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院士工作站、众创空间等研发平台或机构、以及博士后(工作)流动站、大学生实习基地、科普基地等情况。
|
||
对外开放仪器设备和中试生产线(次)
|
||||
建立研发机构和人才培养机构(个)
|
||||
行业影响(5%)
|
在学术、技术、经济等组织任职(人次)
|
研究院依托单位和固定人员在省级以上学术、技术、经济等组织的影响力及任职情况。
|
||
机制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10分)
|
机制创新(5%)
|
建立法人管理制度或创办独立法人机构(个)
|
以研究院为主体,建立法人管理制度或创办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独立法人组织,探索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制度现代化、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型研发机构等情况。
|
|
后三年建设规划与任务目标(5%)
|
制定今后三年建设发展规划和任务目标
|
制定今后三年建设发展规划,组织管理创新、研发条件建设、技术研发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任务目标明确,工作计划具体,保障措施可行。
|